小学数学多媒体的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当今的一种趋势,《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力求使课堂教学形式活泼多样,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代教学技术”其中主要指的就是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给学生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材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本人根据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多媒体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有利于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潜意识倾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体现主体性、实践性、开放性。而我们的数学教学改革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把数学教学的设计和决策权大量地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独立地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以学生独立实践活动为主,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在这种学习中,学生处于一种开放的运动变化的状态,他们的头脑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探寻,积极思索,有失败也有成功,有困惑也有领悟,在“痛”中思考,在“想”中探索,在“错”与“对”的比较中认识真理,他们的思维高度紧张而又和谐,学习兴趣浓,求知欲旺盛,创新能力强。当然,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我们不能一味追求技术的高新和艺术的精湛而忘却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恰当地处理好“工具”与“人”的关系,我们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优势,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探索、研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要恰当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情感在认识事物和接受事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没有情感,思维就停止,意识就不能活动。”我们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可以恰当地选择相关的、具体的、富有情感的知识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情景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如教学“比长短”时,可以这样设计:播放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中米的妈妈在教米老鼠和唐老鸭比身体长度时,米老鼠和唐老鸭都以为自己比对方长得多,而当比的尾巴时,两个人竟然发现彼此的尾巴是一样长的,这时,妈妈的笑容中充满了得意,于是屏幕出现“原来如此”四个大字。此时,教师总结:在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事情,因为错觉,看起来容易,想通了却不容易,就像动画片中的米老鼠和唐老鸭一样,结果还让人笑痛肚皮。多媒体设计的情境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感兴趣,情绪高涨,学习效果就自然好起来。
三、要注意操作实践,培养技术应用能力
在新颁布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已经把学会使用计算机列为课题,计算技术与课程相结合,为学生建立数学认知结构服务,是计算机应用的重要宗旨。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采集、输入、加工和处理,建立信息库,也可以把演示计算、辅助推理、呈现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步骤,以及将所要研究的数学内容用直观形象的图像或动画等方式表现出来,形象生动地展示事物的性状、特征和过程,突破一些重点和难点。为了培养每个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多尝试和探索,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如应用判断、选择、推理、计算以及数据分析处理等一系列操作和实践,让学生体验计算机使用的乐趣,提高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挖掘教材潜在智力因素,学生的大脑才能够充分调动起来,让知识在思维的火焰中越烧越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