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的肖是几声?
根据《康熙字典》,“肖”字音义如下: 该字典还列出“肖”的字形演变,从金文、小篆到隶书再到楷书,字形并没有太大变化,而读音则由“肖(xiào)”变到了“肖(xiāo)”,可见“肖(xiāo)”字是后起的字形,那这个字形是怎么演变的呢?我查了一下古文字资料,“肖”作“小”解时,金文字形如下: 从金文到小篆,“肖”的文字形状没有发生变化,但读音却发生了“xiāo——xiào”的变化;而“肖”作“相似”解时,金文字形如下: 小篆字形如下: “肖”在此处与“笑”通假,所以“肖”的字形发生了变化,不过“xīao”的读音却没有改变。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肖[xiāo]”字是一个后起字,它的出现晚于汉代,具体年代待考。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字呢?我认为原因大概有两个,一个是古文字学家们造字时的疏忽,另一个则是古人对“肖”字的误解或曲解。 我们来看“肖”作“类似”解时,金文和小篆的字形: 金文的“肖”像一个人戴着面具的样子,而小篆的“肖”左半边为“象”,右半边为“肖”,两字合并起来就像一个人戴上面具的样子了。但是如果我们把它还原成古文,并加以简化,字形就变成下图这样了: 很明显,这个字形和现代汉字“肖”非常接近,而这个字正是“肖”[xiāo]字的最初形态。
由此我们可知“肖”字本应读xiāo,但由于古人误认为它和“肖”(音xiào)字音义都相同,所以逐渐把“肖”字替换成了“肖”字。例如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司马相如传》中有“兽则狮虎豹貔貅”“鸟则鹍鸿鸷鸟类”的句子,其中的“狻猊”“鹏”都是“肖”[xiāo]字;而在唐朝韩愈撰写的《祭柳员外文章》中又出现了“凡我同姓,行各一枝”“枝分叶散,派别流异”的句子,其中的“柳”和“枝”都是“肖”[xiāo/xià]字。由此可见“肖”字被替换成“肖”字应当发生在东汉或者魏晋南北朝时期。至于“肖”字为什么要被替换掉,我想或许是因为“肖”有“像”的意思,而“像”往往指人的形象,如果用“肖”字来表示动物或非人生物的形状就有些不通了,所以只能用“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