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属什么生肖?
曹丕(187年冬月二十七—226年六月六),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魏文帝。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东汉末年司空曹嵩的儿子。曹操的第二个儿子。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正月受封为五官中郎将;同年十月加为尚书令、领襄城太守。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正月,曹操进位丞相之后不久,便派人去迎接家母丁夫人到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当时,曹丕才十六岁。
正始四年(243年)五月,即吴国大宰孙亮建兴元年二月乙卯,是曹丕称帝后的第57个农历春节。他在给吴王的诏书中说:“朕以眇渺之身,托于皇王之上,年齿向暮,勋业无就”。此时他已步入花甲之年了。 青龙三年(公元235年)二月,曹丕病重,召中军大将军司马懿、尚书令王朗前来受托后事。他命太子曹叡(即后来的魏明帝)写手诏交给大臣,说明身后事宜。
景初元年(公元237年)十二月丙午日,曹丕因患头风暴疾而去世,终年四十五岁。
在现代的生肖算法中,公元年份尾数为“2”、“3”的年份为“兔年”。曹丕的出生、去世时间,史书没有记载,有记载的是:曹丕生于献帝永初元年,卒于黄初二年。因此,要确定曹丕的生肖,就得确定献帝刘宏永初元年、黄初二年分别是哪一年?
汉质帝死后,大将军梁冀先立了刘志当皇帝,三个月后,刘志暴死,梁冀又立了刘缵做皇帝。过了八年,汉桓帝刘志在苦熬和忍耐之下,在宦官的帮助和支持下,终于在永康元年(146年)诛灭了梁冀。第二年,刘志即位,这就是汉桓帝。汉桓帝刘志在位长达25年,至建和元年(147年)逝世,他的儿子刘宏继位,这就是汉灵帝。
汉灵帝在位17年,于中平六年(189年)逝世。汉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抢先将灵帝的两个小儿子(刘辨和刘协,史称辨辩、协协)从宫外接回,随后立了刘辨为皇帝,这就是汉少帝。
董卓进京后,不满刘辨的懦弱,遂于昭宁元年(190年)六月废掉刘辨,另立刘协为帝,即为汉献帝。
董卓之乱后,天下进入军阀混战时期。群雄中实力较强的袁绍、曹操和吕布之间互相征战,经过几年激战,曹操和袁绍成为争雄天下的主要对手。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出人意外地以少胜多,击破袁绍主力。官渡之战后的第二年,袁绍病死,他的两个儿子袁熙、袁尚又败逃乌桓,于是袁绍在河北的基业尽归于曹。接着,在建安十一年(207年),曹操又亲征乌桓,彻底消灭了袁氏的残余势力,平定了北方。此后,曹操将注意力南移,开始筹划征伐刘备和孙权,连年用兵,经过荆州之战和赤壁之战,至建安十八年(213年)基本稳定了荆州地区。在曹操平定北方,逐渐统一中国的进程中,洛阳、许昌两京已残破不堪,无法继续作为都城,于是,建安元年(186年)曹操将汉献帝刘协由洛阳迁都于许昌(今河南许昌东)。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为曹操一统中国服务,曹操先后采取了“加九锡”、“建公卿”等一系列笼络人心的措施,迫使汉献帝一次又一次加封曹操。
建安十八年(214年),曹操为汉丞相、魏王,这年,曹丕已二十多岁。为了使继承人名正言顺地继承魏王的王位和权位,曹操“立三世之业”,逐步加强对曹丕的羽翼和培养,以巩固和加强未来魏王的统治。首先,在许都的周围划出了魏国的属地,使曹丕在名义上有了统治区域,有“社稷宗庙”。其次,选官僚,设三卿,置军师,逐步组建魏王国的政府机构,使曹丕由一个诸侯王的继位者转变成为大国之王的法定继承人。
由于曹操在生前为曹丕在魏国及中原地区打下了深固统治基础,故曹丕在建安廿五年(220年)曹操去世后,很容易地继承了曹操的魏王位。
曹操在世时,虽被封为“魏王”,但并没有废掉汉帝,自立为帝,而是继续当汉朝的“臣子”。曹丕深知这一点,上位以后,便急不可耐地废掉汉帝,自立为帝。在建安廿六年(221年)六月癸卯,曹丕迫使汉献帝“逊位”,次日宣布“嗣皇位于魏宫”。“黄初”是曹丕即位后的年号。因此,汉献帝的“永初”与曹丕的“黄初”是同年。《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记载:“帝践阼,改元建安二十五年曰黄初元年”。所以,曹丕的出生、去世时间分别是:永初元年(也即是黄初元年,公元220年),黄初二年(公元222年)。按照中国的干支纪年,在这期间出现的“兔年”是黄初三年。也就是说,曹丕只经历了一个“兔年”。因此,曹丕的生肖是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