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西施是什么?
老鼠和牛 鼠,排在牛前头,故称“子丑”,比喻和谐、美好。又因与“紫气”谐音,而“紫色”在古代是贵显的颜色,所以“子丑”又有“紫气东来”“紫微中天”之说。 虎与兔 寅(虎)卯(兔)配属“木”,木的生发象征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又因为中国人认为“左为青龙,右为白虎”,所以用“左虎右兔”来象征吉祥安泰。
龙与蛇 辰(龙)巳(蛇)配属“火”。古人以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推演世界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认为天地间的一切都是相对而存在着的——有“金”必有“水”;有“土”必有“木”等。但有一种事物除外——“火”——它是唯一不需要依赖其它要素而独立存在的元素。因此“火”又被赋予了“独立”的象征意义。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帝王代表,自然不能例外。所以在一些画作中我们常常会看见“左龙右蛇”的形象。 马与羊 午(马)未(羊)配属“土”,象征祥和、平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土”常被视作财富和权力的象征;“山”“土”还象征诚实、稳定和真诚。而马、羊又都是善良、温驯的动物,所以把马或羊送给亲友表示赠送者愿和对方长久和睦相处、幸福安康。
猴与鸡 申(猴)酉(鸡)配属“金”。古代“金”“石”并提时常用来形容坚毅的性格和顽强的意志品质。由于金属易于塑性,可以随意加工成各种形状,于是古人就把“金”和“石”一起投入熔炉,经高温冶炼而成“铜”。这“铜”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合金。《尚书.禹贡》中有“州壤贡金”的说法,说明当时各地的黄金矿产已经得到开采。不过这种天然形成的金黄色的金属非常昂贵,只有贵族才能使用。平民百姓使用的“五金”指的是铅、锌、锡、铁、铜五种金属。 猪与狗 亥(猪)子(鼠)配属“水”。水是生命之源,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的滋养。中国古人认为世间一切都是阴阳交感而生成的,所以把阴盛阳微之人比作“雌雄同体”,而“雌雄同体”的自然是“阴阳和合”。在十二生肖中“鼠”与“猪”一雄一雌,互相依存,自然是“阴阳和合”“和谐美满”的代名词,故而人们以“鼠猪”象征吉祥幸福、美好的生活。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奇偶分类法。原始人认为,奇数是雄性的,象征天与阳,为“天干”;偶数是雌性的,象征地与阴,为“地支”。以奇数配偶数,即干支相合以记年。同时又以兽纪月,遂形成十二地支纪月法,即子(鼠)月、丑(牛)月、寅(虎)月、卯(兔)月、辰(龙、蝾螈、枭)、巳(蛇)月、午(马)月、未(羊)月、申(猴)月、酉(鸡)月、戌(狗)月、亥(猪、龟、狸)月”。进而以兽纪年,纪日,十二种兽遂演化为十二地支,又与十天干组成干支纪年。秦代之前,地支兽类与纪年兽类名称略有出入。秦简以蝾螈配辰,枭配巳;睡虎地秦简、马王堆帛书、《韩诗外传》等则以龙配辰。
十二生肖与十二天干相配,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又与十二地支相配,再加上五形,每个生肖用形表示,如辰龙有金龙、木龙、水龙、火龙、土龙等5种形。又与六十甲子相配,如甲辰金龙、乙辰土龙、丙辰火龙、丁辰木龙、戊辰土龙、己辰土龙、庚辰金龙、辛辰金龙、壬辰水龙、癸辰水龙,甲巳土蛇、乙巳土蛇、丙巳火蛇、丁巳木蛇、戊巳土蛇、己巳土蛇、庚巳金蛇、辛巳金蛇、壬巳水蛇、癸巳水蛇…。直到五十九癸亥水猪。然后甲子周而复始。纪年、纪日、纪月的兽由十二天干统领,以十二年生肖纪年为例,甲配鼠,乙配牛,“以十二支为经,以十干为纬”互相配合。“天干”、“地支”与“兽类”三者相配,使原本记时的符号被中国人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对十二生肖的崇拜成为动物崇拜的直接延续。
十二生肖的形成与动物崇拜密切相关,它是动物崇拜的衍生品。在汉族民间,常用十二生肖来推算人生年。每种动物为一个生肖年。十二兽或十二生肖年依次相推,形成了中国人的生肖纪年法。
西施猫(ShanghaiCat)亦称“上海折耳猫”,源于中国,是中国特有的猫种/猫系,因为与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有着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又被众多猫友或爱猫人士命名为“十二生肖猫”、“十二星象猫”、“中华神猫”、“中国国猫”、“福猫”、“吉祥猫”等,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与喜爱。西施猫命名源自我国“四大美女”中的西施。猫以美女命名是因为西施猫与中国古代的美女一般同样具有脸蛋小、身段苗条、性格温柔,且两者都有着媚惑众生、百发百中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