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墙及肩属于什么生肖?

鲍名海鲍名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是关于《百家姓》的冷知识,其实“赵钱孙李”之后第五个姓是“周”,而不是“朱”。 由于“周”字左边为“口”字旁,在古代“口”字旁多用于称呼女子,例如“妾身、奴家、贫道”等;而“朱”字的字形里则有两只飞翔的“乌”,象征男子。因此“朱”排在了第6位,“周”排到了第5位。

接下来是“郝邬安宋”,然后是“孟仲季姚”(姚在第四的位置上待了很长时间),再下面是“秦韩冯郭”,接着是“程吕范陶”,最后“章鲁孔杜”结束名单。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古代的姓氏和名字是有严格区别的:姓表示家族系统,一般是一个血缘家族的命名;氏表示的是某个地主家族的姓,或者某个官职家族的姓——这跟今天姓什么、氏什么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比如“司马迁”中的"司马"就是他的氏,而他的姓其实是“夏侯”;而“王守义”中“王”是他的姓,而“守义”是他的氏。当然这些姓氏的用法到宋代以后才普及起来。 而在明代末年,人们发现很多地方“无姓”的现象很普遍,为了追溯这些人失传的姓,人们发明了一种新的方法:将这一批人所有的氏倒过来拼写,作为他们的姓。这种方法后来得到了官方认可,并且被载入了《明史•舆服志》中: “给事中黄训以为,今民间多有父姓名,而其子不知所祖之姓者。盖因兵火后旧谱散失,又世远年湮,故不能考。宜令有司访求先代遗文,其姓可考者,予以复姓。”

于是很多人的姓,其实都是倒过来的氏——这种倒过来就被当成姓的做法,其实非常不科学,而且造成了很多困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朱元璋的第17个儿子朱橚,因为他的母亲地位低微,所以他被赐予了“允炆”这个以明太祖子孙第三的字命名的名,作为他的正名。但是他的姓究竟应该是“吴”还是“朱”呢?因为“允炆”这个名字是明的,可是国姓却是“朱”。于是这个问题一直拖到了清朝还没有解决。

鞠子竹鞠子竹优质答主

《清稗类钞》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读书人参加乡试,考主考官时,这位读书人的名字与监考官相同。依照科场惯例,如果有名字相同者,该考生须另写一纸,写明自己体貌特征,呈监考官备查,以免发生错误或作弊。这位考生就写了一句“赐带及肩”,即:我穿的是一顶官帽,帽檐只能盖到肩膀。

为什么这是一位读书人,却佩戴一个官员才有的顶戴花翎?原来是皇帝开恩,特赐给他一个“蓝翎侍卫”的差事。他参加科考,是皇帝特赐的。

而生肖为牛的人,在十二生肖中正是配戴蓝翎的“侍卫”,因此,“赐带及肩”就被引申用来形容生肖是牛的人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