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迎春中学怎么样?
学校有历史,我1986年考入这所学校的初中,2003年毕业于这所学校的高中,后来考上大学离开了故乡,也离开了苏中,但是我对她的感情从未淡漠。我的母校在古城姑苏的东北部,她毗邻古城墙,又紧靠京杭大运河,学校的前身是始建于1947年的“广益师范”,后改为“苏州市第一职业高中”,1958年学校设立高中部,改名为“江苏省苏州中学分校”,当时招收的学生只限于职工和贫下中农子女,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到各地工作。1978年学校恢复高考,1992年起向市内招收少量学生。1995年至今隶属于平直教育集团。
在我的记忆里,学校里除了教学用房之外,还有大礼堂、图书馆(阅览室)、宿舍楼、食堂、体育场以及学校周围的围墙等建筑。学校里有种着梧桐树的道路,也有开满鲜花的小径;有静谧的小湖和水塘,也有热闹的教学楼前广场……虽然时间过去很多年了,但我的记忆中她的样子仍然很清晰。
我的初中是在这所学校念的。那时候刚改革开放,社会风气还没有完全开放,所以一个初三的女生如果半夜在外面瞎逛是很吓人又很危险的事。可是我每天晚上都要到教学楼后面的花园里转一圈再回家,那座花园很大,我常常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只是漫无目标地走或坐一会儿,然后回到宿舍洗漱睡觉。白天上课时常常打瞌睡,于是就被罚站或者罚抄课文。我记得最深的一次是因为晚上没有回家,在学校里到处找我都找不到,老师急坏了,最后发现我在教学楼后的花园里,把我拎回宿舍,让我赶快洗把脸睡下了。
上高中后,因为学号是按高一到高三的顺序排下来的,所以我和几位转学来的同学被分到了学号末尾的几间教室上课,这几间教室离宿舍也很近,我非常喜欢我的新教室,里面干净明亮,窗户上贴着色彩鲜艳的花朵图案,黑板上方挂着醒目的标语“团结勤奋 严谨笃实 求实创新”,每个教室前廊的外墙上都有一个个蓝色相间的玻璃杯形状的壁龛,里面整齐地排列着各个班级的荣誉榜——这些细节现在都还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的班主任是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他的课堂总能让求知若渴的我们沉浸其中。记得最有意思的一堂课,他让我们阅读并讨论《药》的主题意义。我那时才16岁,本来对革命历史知识非常敏感,这节课又让我了解了关于辛亥革命更多的情况,于是我认真地完成了作业,并因此受到了老师的表扬,现在我仍保存着那篇作文的原件。 我的高中生活丰富多彩,有社团活动、文艺晚会、校园广播、体育竞赛等等,让我至今难忘。
我上高中的时候正逢苏中“百年校庆”,学校组织了很多庆祝活动,我还报名参加了校史演讲团,代表全校学生向来自各地的校友讲述我校百年以来的辉煌历程。那段经历不仅让我充满自豪感,更让我明确了作为新世纪青少年肩负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