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是什么生肖?

时满时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牛”,因为“牛角触,批驳也。”——《说文解字注》 牛在十二生肖里排第二位,与十二地支里的丑相对应的正是牛。中国农历采用干支纪年法,用十二地支来标记月份,每个月份都有自己的“正名”和“别名”。正月为寅月,二月为卯月等等;十二月为丑月,一月为寅月。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古人发现了月亮的圆缺变化有周期性——阴历一个月大约对应月亮的圆——缺—圆—缺这样一个循环,并且把每一个循环定义为“月”,而每一个月的第一天和农历的初一刚好对应月亮的圆,所以每月的第一天叫“朔”,初二叫做“弦”,初三叫做“望”(满),初四叫做“晦”.

“望”就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此时地球处于月亮与太阳之间,形成日食。“晦”是指月末一天,此时月球处在地球和太阳中间,不能看到月亮。除了朔、望、晦这三个词比较好懂以外,其他几个都有点意思,比如“弦”字的本义指弓弦,引申为像弓弦似的月牙形。还有“孟”“仲”“季”三个表示排序的词也很有意思。“孟”是“月中月”的意思,也就是每个月的第一个月圆之日,如孟春即正月。“仲”字由上“中”下“子”构成,“子”表示“第10天”,合起来“仲”就是“月中第2个‘子’日”,如仲夏即农历五月。“季”就是最后一个月亮渐亏渐消的日子,如季秋指农历九月。此外还有很多带“季”的词语,如季冬腊月、季春暮春等等。

汲生祥汲生祥优质答主

在十二生肖中,“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是人们最熟悉的,可有些“老人儿”嘴里经常还说一个“驳”,十二生肖中并没有“驳”这个属相啊?其实,“驳”是“马”的老北京叫法儿,以前北京人说“十二生肖”是:“鼠、牛、虎、兔、龙、蛇、驳、羊、猴、鸡、狗、猪”。

关于“马”为什么叫“驳”的说法,有如下3个版本。第一种说法是,清朝时“汉人”和“满人”的居住区域有严格的限制。“旗人”居住内城,统称为“满人”。“汉人”居住外城,统称“民人”。“满人”说“马”字非常忌讳,因为“马”字太像“骂”。如果谁说“马”字,看守内城的人就会认为是受到“骂”了,抓你没商量!为了“生存”下去,北京的“汉人”不得不把“马”字念“mò”(四声),时间长了,“马”字就被称为“mò”字了(满人把马拉的车称为“驳子车”)。后来,北京“汉人”外城的居住区在不断向北和向东,内城的“旗人”越来越少,两者发生了融合。北京的“汉人”虽然没有再被“管制”,但已经习惯地把“马”字念成“mò”了,沿袭下来就把“mò”字称为“驳”,即十二生肖中的“驳”字了。

第二种说法是,十二生肖来源于北方游牧民族。他们善骑,崇拜马,因此把“驳”列入生肖。因为“驳”比“马”字产生得晚,“马”字产生于商代,“驳”字直到宋代才有,所以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和鞑靼)创造了一个字“驳”,把好马叫“驳”,即千里马。十二生肖传入中原时,把“马”字和“驳”字合二为一了,即十二生肖中的“驳”字。其实,在十二生肖中“龙、蛇、鸡”都有别称,“龙”也叫“虬”;“蛇”也叫“蟒”或“虬蚓”;“鸡”也叫“雉”。十二生肖“驳”字与“马”字在许多场合也是通用的,如十二生肖邮票中就有“驳”字。

第三种说法与第二种说法类似:因为在我国北方有些少数民族的语言中,把“马”叫“博”,十二生肖由北方传入中原时,就形成了十二生肖中有“驳”的说法,但十二生肖中的十二个属相不能有重复(重复就会“冲”),所以就把十二生肖中的“马”叫“驳”。

无论“驳”是怎么演变来的,“驳”字从十二生肖传入中原时的“马”字别称演变来的可能性最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